Page 7 - 《党政研究》2020年第5期
P. 7
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和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
战的冲击。”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会遇到来
〔 1〕
自国内、国际、经济社会领域、自然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重大风险和挑战,必须不懈地
坚持和完善中国制度战胜任何重大风险与挑战,始终做到掌握主动权,打赢攻坚战,创造
新辉煌。
一、中国制度是我们党主动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创造的制度文明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发展和显著优势的充分发挥,经历了无数艰难曲折,
整个过程始终都与风险挑战形影相随。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具有为追求共同理想和远大理
想的强烈使命担当,才迎难而上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风险挑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不断健全和完善。
中国制度的雏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在革命根据地里创造发展起来的。在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的旧中国,中国共产党处于被围剿、被屠杀的
地位,在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下,为了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我们
党不避斧钺,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展开殊死的搏斗,以求生存、谋发展。从创建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开始,我们党就在探索建立一种能够实现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由散为聚、转
危为安的组织领导方式。在同险恶的外部环境斗争中和对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泛滥的内部
环境改造中,逐步形成了党的领导制度、党领导人民军队的制度、党的群众路线、工农兵
代表会议、参议会制度、人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统一战线和新民主主义的法制建设等
等。正如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指出的:“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
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
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创建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了崭新的国家治理工作。毛泽东
指出:“现在更要努力找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 在帝国主义封锁包围、国家
〔 2〕
百废待兴、中苏关系恶化、自然灾害造成的严重饥荒、党的领导面临执政考验等一系列重
大风险挑战下,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
化。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提出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创立邓小平理论
的时候,就意识到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和挑战。邓小平指出:“我们正在做的改革这件事是
够大胆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前进就困难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
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对外开放非常有必要同时也非常有风险。
邓小平说:“对于开放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的头脑是清醒的,不是盲目的。” 事实
〔 3〕
证明,西方敌对势力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中国的和平演变和干涉霸凌。尽管前进的道路充
满艰险,我们党毅然决然地推进改革,深化开放,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
民同志和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西方敌对势力加大
分化西化图谋、在国际金融危机、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等一系
列重大的风险挑战面前,我们党都积极应对,妥善化解。同时主动连接国际互联网、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等。每一次主动应对
风险挑战都使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了考验,并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发现问题与不足,坚持健
全和完善,以扩大制度优势,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