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党政研究》2020年第2期
P. 112

般性感知。我们认为作为一种已经形成或正在加剧的智能性风险,人工智能风险具有客观
             存在性、主观建构性、技术非人化三个主要特征。
                  首先,具有客观存在性。人工智能风险内嵌于人造的 “智能体”及其行动时空中,
             会通过人工智能的技术缺陷引发现实性安全问题。这种技术缺陷及其诱发的风险事实,并
             不以人类的主观意识而转移,而是客观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的亚姆波
             斯基 ( Roman Yampolskiy)教授在 《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失效时间表》一文
             中,梳理 2016 年以来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风险类型,比如微软聊天机器人 TAY 散布种族
             主义;特斯拉半自动驾驶系统发生车祸,致人死亡;巡逻机器人失控撞击儿童等 。这
                                                                                                    〔 21〕
             些问题业已存在人类社会之中,不仅危及人类生命健康安全,而且冲击着人类平等、正
             义、民主等美好价值。
                  其次,具有主观建构性。人工智能引发的社会风险是人类主体基于逻辑判断之后能够
             感知与预测的社会问题。吉登斯认为风险标志着与传统社会的根本性决裂,是面向未来的
             产物,而人类囿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则会形成异质性的风险认知方式。在不同的社
             会制度下,社会公民会持有不同的风险认知;在同一制度下由于社会分层结构以及知识体
             系的差异也会有各异的风险感知。对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社会上有发展论与否定论两种
             相对的观点:前者认为 “人工智能发展契合人类需求” “人工智能危机论是个伪命题”;
             而后者则提出 “人工智能颠覆人类”“主奴关系错置”“结构性失业”等人工智能危机说。
             其实这些说法,各有其合理成分,都立足于人类对技术风险的建构性与反思性。例如,就
             业可能是人工智能首先刺破的人类社会防线,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给就业带来结构性变
             革,将会引发 “大多数利益受损”和 “极少数权益被剥夺”问题。有多项研究显示,超
             过 50%的现有工作岗位最终将完全被自动化和机器人替代 ,而如何治理人工智能带来的
                                                                           ①
             就业问题,则亟需人类的理性策略。
                  最后,具有技术非人化。从本源看,技术是人性与物性的自洽。刘同舫教授认为,技
             术的人性是人的能动性和目的性的外化,而物性则表现为任何技术的产生、发展都不能脱
             离具有客观实在性的自然物,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人类科技史的高新
                                                                 〔 22〕
             技术,在经历机械智能到弱人工智能再到强人工智能之后,将会达到技术奇点 。这种阶
                                                                                                ②
             段提升过程预示人工智能从机械思维到智能自主的 “华丽变身”,其本质是人工智能技术
             逐渐脱离技术的人性与物性特征,并成为具有独立自主的非人性力量。在奇点时代,人工
             智能将无视其 “人性”和 “物性”的质性规定性,而解构其内在统一性,被视为人类的
             强势对手,而 “人的生理能力因技术的替代而退化,人的精神能力因依附于技术而受到技
             术的控制和折磨” ,人类自身最终反倒为技术物化,沦为技术的附庸。这是人工智能技
                                〔 23〕
             术对人类的最为根本性的危害。
                  我们承认,当人类步入现代性时,就隐喻走进了险象丛生的风险世界。人类中心主义
             思潮主导着人类对技术的无限追求,并自诩为 “人类是万物的尺度”,宣称人类理性能够
             驾驭技术的工具性,能杜绝技术之于人类社会的潜在副作用。其实不然,人工智能的技术
             风险已展现出超越人类理性的认知边界,这决定人工智能风险是风险社会的一类严峻风险


                 ① 2010年牛津大学研究预测未来 10至 20年将有 47%的岗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预测未来
                    5年将有 500万个岗位会失去;2017年麦肯锡研究报告显示 60%的职业面临被技术替代的可能性。
                 ② 奇点 ( Singularity)意指异常、奇特之义,数学奇点表示为不可定义的点,而技术奇点最早为著名数学家冯·诺
                    依曼 ( Johnvon Neumann)提出,强调奇点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时刻。雷·库兹韦尔在 《奇点临近》
                    ( The Singularity is Near)一书中阐释人类与技术相结合的观点,并把人工智能超过人类的那一时刻叫做奇点。
                    参见高奇琦. 人工智能:驯服赛维坦 〔 M〕 .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187 - 188.
                                                                                                      1 ·  ·
                                                                                                     1  1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