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党政研究》2020年第1期
P. 54
运行机制所产生的政治效果确保红色江山代代相传。为此,一要构建理论引领和文化创新
机制。构建这一机制是为了强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作用、先进文化和主流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使之
真正入耳入脑入心,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创新。二要构建质量提升机制。就中国共产党这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一般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作为群体的各级党组织,即中央组织、
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二是作为个体的党员,三是作为 “关键少数”或 “执政骨干队伍”
的各级领导干部。对象的不同,要求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应该在坚持宏观原则和基本要求的
基础上有所侧重。针对每一个党员,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倡导并弘扬十九大报告提出的
“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共产党人价值观;针对各级党组织,党
内政治文化建设要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
力、社会号召力;针对领导干部这个群体,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突出 “关键少数”的示
范带头作用。通过多方面的建设,努力打造优质的党的建设质量工程。三要构建内外环境
净化机制。在外部环境上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蚀,
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让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以及各种
弘扬正能量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文化思潮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主旋律,让各种
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腐朽落后思想没有滋生蔓延的文化场域;在内部环境上坚决反对和抵
制政治腐败倾向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 “潜规则”,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
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剔除影响和损害党的健康肌体的毒瘤,呈现党内政治生
态的 “海晏河清”。
(三)保障层:制度、技术、活动、管理的实施与创新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各项要求真正贯彻落实到位,需要相应的制度、技术、活动方式
的实施与创新作为政治保障,并加以具体运作,以达到相应的政治效果。一是制度保障。
通过科学、健全的制度设计和强有力的制度执行,使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按照要求和部署规
范进行。要在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不断建立健全的基础上,实现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对
党员干部的全方位约束和规范,并发挥党内法规制度对国家法治建设的引领作用以及党员
干部遵纪守法的带头示范作用;要突出法规制度的体系性建设,确保党内根本法规制度、
基本法规制度、具体法规制度之间的完整配套和有机协调,使相关制度有机联系、完整配
套,形成制度合力。二是技术保障。在发挥报纸、期刊、电视等传统技术手段功能的同
时,注重手机、网站、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兴技术手段的运用。必须认识到,互联网
具有的时域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为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
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成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
信息化手段推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呈现新气象新作为,通过构建 “大数据 +大党建”模
式,让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容普及化、大众化,易于接受、广泛传播;通过信息技术与党建
传统优势的有机契合,促进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朝着智能化、便捷化、直观化方向发
展,不断扩展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深度、广度、力度。三是活动保障。通过 “三会一
课”、主题党日、红色教育及 “数字党课” “流动党课” “掌上党课”等党内教育的活动
和形式,并结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融党内政治文化教育于多种多样、
生动形象的活动中,力求避免枯燥的纯理论灌输,筑牢党员干部的 “信仰之基”,以坚定
的信仰为政治根基干事创业。四是管理保障。党的建设是一门科学,作为党的建设不可或
缺组成部分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自然也是科学性的建设。因此,科学管理中的管理法则和
精髓完全可以通过有机转化运用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如执行管理,可把执行力渗透到党
内政治文化的机制运行和行为准则中,形成一种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执行的组织文化和执行
3 ·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