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3 - 《社会》2017年第4期
P. 243
社会· 2017 · 4
人的政治观点视为输入,由此构成了个体的政治输出和输入两种状态
以及整体政治输出和输入两种背景。基于研究预设,本文重点考察个
体输出所聚合形成的整体输出环境对个体输入的影响。研究结果也表
明,假定个体输出和整体观点的差异性恒定(模型中进行了控制),然而
更强的观点输出环境并没有使个体获得更多差异化的观点。因此,这
符合前述研究中极化的状态。社交网络中会有许多观点,然而这些不
同意见群体的链接却是封闭隔离的。事实上,在更加强调群体和一致
的东方文化背景下,这种效应在中国的互联网环境下可能会更为明显。
因此,本文的分析对于理解当前中国社会媒体互动中存在的群体极化
现象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对于使用者而言,需要构建异质而开放的虚拟社会网络。互
联网空间已经进入了一个“网络化个体主义”( 狀犲狋狑狅狉犽犲犱犻狀犱犻狏犻犱狌犪犾犻狊犿 )的时
代,社交网络的参与者具有高度的网络控制能力。相关研究表明,社会
化 媒 体 在 保 持 人 们 的 强 关 系 网 络 方 面 其 实 要 远 远 强 于 拓 展 弱 关 系
( 犅狅 狔 犱犪狀犱犈犾犾犻狊狅狀 , 2008 ; 犈犾犾犻狊狅狀 , 犲狋犪犾. , 2007 )。这也从侧面表明,
看似极为开放的互联网其实有利于保存一个个相对闭合的社会网络。
然而,我们更需要强调的是,构建异质而开放的虚拟社会网络不仅对使
用者是重要的,它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群体效益,这实际上是每位自由而
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使用者的责任。
其次,技术运营者如能努力进行多元意见的推介,促进信息的流动
和公开,都有可能改善封闭社会互动网络中个体的观念。同质性链接
的构建并不足以完全理解网络群体的政治极化。我们的研究表明,链
接的关系性质和多元观点呈现数量的作用同样重要。因此,构建一个
包含尽可能多元化观点的社会化媒体网络是非常有必要的,甚至可以
说,在个体的高度可控性环境下,这是破解群体极化困境的一个主要思
考角度。
最后,对于网络管理者来说,我们认为,或许需要对在线社交网络
进行必要的网络干预。然而,干预方式如果仅仅是单一的信息屏蔽,由
于社交网络的内在结构作用,反而不利于观念鸿沟的逾越。与此同时,
目前社交网络中仅对热点意见或重要结点意见的推介,可能只会起到
放大“沉默的螺旋”中某一极的效果,依然无法弥合群体分歧。因此,对
多元观念保持开放,并让互联网中隔离的“小世界”互相感知,才是最终
· 2 3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