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7 - 《社会》2016年第5期
P. 237
社会· 2016 · 5
在代际影响中的作用呈下降趋势,三种理论对代际影响的解释力可能
存在差异。在与家庭权力、家庭地位相关的家庭决策研究中,有研究发
现资源论、文化规范论以及相对的爱和需要理论也对家庭决策具有一定
的解释力(徐安琪, 2005 ),但并未讨论哪一种理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从
目前的研究来看,不少学者认为资源论在西方发达地区具有较强的解释
力,发展中国家则更多地受到文化规范的影响( 犚狅犱犿犪狀 , 1972 ;赵瑞芳等,
2007 )。在农民工群体中,文化规范论和代际关系对母亲代际影响的作
用可能强于资源论,孝道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已经扎根在深层的民族
心理之中,内化成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自主意识,成为其人格的一部分(陈
树德, 1990 ;张新梅, 1999 )。代际关系产生的基础是血缘亲情,血缘亲情
也是孝道观念形成的基础(姚远, 2000 ),但前者自子女出生就天然形成,
后者则是后天社会化的结果。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 4 :代际关系、文化规范论和资源论对农民工的母亲在子女重
大事务决策上的代际影响作用依次递减。
三、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源自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于 2013 年 12 月
在深圳市 犘 区进行的“农村流动人口调查”。调查对象为离开户籍所在
地半年以上、目前在深圳生活或工作的 16 岁以上的农村户籍人口,调查
内容不仅包括调查对象本人的基本情况,还包括其父母的基本情况及代
际关系等相关信息。该调查依据农民工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进行了
相对均 等 的 配 额 抽 样,最 终 获 取 了 2071 份 有 效 样 本,其 中 男 性 占
45.82% ,女性占 54.18% ,平均年龄为 30.63 岁,已婚占 58.55% 。虽然
配额抽样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数据偏差,但鉴于样本量较大,且覆盖了农
民工所从事的所有典型行业,因此该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典型性。
本研究旨在分析农民工的母亲对其子女重大决策的代际影响的现状及
影响因素,因此删除了母亲去世的样本、农民工或母亲部分信息缺失的
样本以及离婚或丧偶的农民工样本,最终进入本文分析的样本量为 1458 。
(二)变量设计
1. 因变量
本文借鉴威廉姆斯等学者( 犠犻犾犾犻犪犿狊 , 犲狋犪犾. , 1999 )在代际影响研
· 2 3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