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0 - 《社会》2016年第4期
P. 180

更富裕是否意味着更幸福?


   2008 )的做法,先对个人幸福感进行序数 犘狉狅犫犻狋 回归,使用省份作为唯
   一自变量,将所得到的固定效应系数作为每个省份的幸福感集合指数
   (简称 犛牔 犠 指数)。该集合指数可以被解释为省份之间幸福感平均
   水平的差异,我们将基于该指数的结果看作是对基于均值结果的一个
   稳健性检验。无论是均值还是 犛牔 犠 指数,在生成过程中都使用自行
   计算的省级权重进行加权,以降低抽样过程对省级幸福感代表性产生
   的影响。由于上述两种测量都可以看做连续性变量,接下来的分析使
   用线性最小二乘法( 犗犔犛 )回归模型。
       表 3 的第一列显示的是采用均值所得的结果,我们发现,在每一个
   调查年份中,越富裕省份的人越快乐。省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平均
   幸福 感 的 影 响 在 四 波 调 查 ( 犆犌犛犛2005 、 犆犌犛犛2006 、 犆犌犛犛2008 和
   犆犌犛犛2010 )中都 显 著 为 正,在 最近 三年 的 调 查 ( 犆犌犛犛2011 、 犆犌犛犛2012
   和 犆犌犛犛2013 )中虽然为正,却不显著,只有在 犆犌犛犛2003 中为负且不显
   著。全样本的分析再次证实了省份经济水平与平均幸福感之间显著的
                         (
   正向相关,一个省的 犔狅 犵狆 犮犌犚犘 )每增长一个单位,其平均幸福感就上
   升 0.14 个单位。第二列采用 犛牔犠 指数作为省份幸福感的替代测量,
   所有的系数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从时间维度上看,与个人层面的结果
   一致, 2010 年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省份幸福感的正向 关系有所 降
   低,但进一步的检验发现年份的差异在统计上并不显著。为了进一步
   检验省份经济水平影响的异质性,我们根据各省历年的人均地区生产
   总值将总体分为高度发达地区和其他相对欠发达地区。 12 接着观察在
                      (
   这两个分样本中 犔狅 犵狆 犮犌犚犘 )的系数,结果发现,经济水平与幸福感的
   正向相关对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尤其强烈,虽然两个地区的差
   异并不显著。
       图 3犪 将表 3 的结果分年份直观地展现出来:越富裕的省份,居民
   平均幸福感水平也越高。而图 3犫 以 2010 年分析结果为例,标明了省
   份名称。一些省,如贵州和云南,经济比较落后,整体幸福感也较低,而
   那些高度发达的地区,如上海、北京和天津,整体幸福感水平也处于较
   高的位置。


   12. 高度发达地区包括以下省份: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高度发展
   地区的 2003 — 2013 年平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49834 元)远大于其他地区( 22784 元)。

                                                          · 1 7 3 ·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