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社会》2014年第2期
P. 10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理念与实践


   2011 )。它为处于这个时代的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了一次千载难逢的
   观察、记录、解读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的机遇。然而,面对多元、复杂和
   充满异质性的中国社会,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社会科学工作者,他们的了
   解和认识可能也只一知半解。而且,个体认知不可避免地受到个人经
   历与价值观念的影响,即便是学者也可能对社会现象轻易做出带主观
   偏见的评判或受意识形态影响的推断。那么,人们何以全面、客观地了
   解身边所发生的变化?何以清晰、准确地分析和解释引起这些变化的
   机制?构筑在经验证据基础上的实证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借助调查数据研究社会现象的做法在中国已被越来越多的社会科
   学研究者认同和采纳。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起,许多旨在了解中国社
   会各方各面的调查项目应运而生,如中国家庭收入项目( 犆犎犐犘 ) 1 、中国
   综合社会调查( 犆犌犛犛 ) 2 等。这些调查项目为研究特定时期的中国社会
   提供了重要依据。然而,由于局限于单一时点的截面( 犮狉狅狊狊狊犲犮狋犻狅狀犪犾 )
   设计、调查对象层次的单一化和调查内容的有限性,这些调查项目不能
   满足对变迁本身和变迁机制研究的需要。高水准的实证研究更需要高
   质量的跟踪数据支持(任强、谢宇, 2011 )。
       北京大学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犆犺犻狀犪犉犪犿犻犾 狔犘犪狀犲犾犛狋狌犱犻犲狊 ,以下简
   称 犆犉犘犛 ) 3 作为一项全国性、综合性的社会跟踪调查项目,它的开展正是
   以采集动态经验数据、记录当前中国的社会变化为目的,意在为现在及
   将来的研究者提供了解和研究当今中国最为翔实、客观的一手数据。
   犆犉犘犛 长期跟踪收集个体、家庭、社区三个层次的数据,其调查内容包括
   村/居概况、家庭关系、人口流动、家庭经济、居住与设施、工作与收入、教
   育、婚姻、健康、态度观念、认知能力和社会交往等诸多主题。自 2010 年
   正式实施基线调查起,迄今为止 犆犉犘犛 已采集三期数据,具备了开展跟踪
   分析的数据基础,并开始为学术研究和公共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4
       为了让研究者对该项目的背景和特色有更多了解,本文将从设计理
   念、调查实施过程、内容特色、数据结果四个方面对 犆犉犘犛 展开全面介绍。


   1.犆犎犐犘 始于 1988 年,最近两期分别在 2002 年和 2007 年实施,详尽介绍参见:李实等( 2013 )。
   2.犆犌犛犛 始于 2003 年,该项目的详尽介绍参见: 犅犻犪狀犪狀犱犔犻 ( 2012 )。
   3.犆犉犘犛 的中文曾用名为“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该项目由北京大学 985 项目资助,北京
   大学研究团队设计,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实施。
   4. 项目介绍与数据下载网站: 犺狋狋 狆 :// 狑狑狑.犻狊狊狊.犲犱狌.犮狀 / 犮犳 狆 狊 /。

                                                            · 3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