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党政研究》2023年第5期
P. 60
初心使命,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创
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坚持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
创中国革命道路之新,坚持走自己的路,在革命战争中逐步形成了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三大制胜法宝;在改革开放时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带领全国人民探索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现代化发展规律
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中国近代历史和百年党史证明,中国式现代化在我国走得通、行得
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创
新,自信自立,是中国式现代化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性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
的一条重要赋能规律。
作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各级领导者,必须牢记 “三个务必”,对在世界百年
未有之大变局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复杂性,对在人口规模巨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中
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艰巨性,保持清醒头脑,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在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活动中,要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和政治方向,保持 “四个自信”的战
略定力,坚持自信自立、实事求是的领导思想基点,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实事求是精
神,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
从中国近代历史和百年党史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形成和拓展深化的过程,是马
克思主义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发展过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
义哲学认为,“守正”就是从客观存在和客观规律出发,把握事物本质,遵循事物发展规
律。“创新”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一种创造性
的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中国式现代化形成发展和保持生
机活力的内在动力机制和赋能规律性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马克
思主义本质要求,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
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构建起了中
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因此,坚持大历史观的连续性和贯通性,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指
导,遵循中国式现代化守正创新的发展规律,在领导活动中务必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守
正创新、自信自立的理论特征和实践要求,这是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领导力的特质内涵和赋
能规律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只有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守正
创新、自信自立的特质内涵和赋能规律性,才能顺应历史发展大势和时代发展要求,在文
明型国家的层次上,抢占中国式现代化的原创制高点,掌握历史主动和战略主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
引领时代。” 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当代领导者,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坚
〔 7〕
持党的全面领导之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正,坚持领导就是为人民服务之正,坚定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方向,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 “两个结合”,创新政治领导的思维方式和领导方式,讲究政治引
领的方法艺术,在统筹协调力、政治执行力、战略运筹力和政治领导能力上,厚积薄发,
推陈出新,不断提高新水平新境界,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导力的守正创新、与时俱
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活动中,切实做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 “两
个结合”,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守正创新,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领导理论之正,
把为人民谋利益、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领
导活动之中,不断创新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新观念新方法,不断拓展和增强中国式现代化
政治领导力的守正创新,焕发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创造活力,打开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8 ·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