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9 - 《党政研究》2023年第3期
P. 89
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了中华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对待社会主义
文明,其坚持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社会主义文明与中华文
明的相互融通;对外来文明,其坚持辩证扬弃,将其中合理成分与社会主义文明、中华文
明糅合为一。经过文明融合与文明创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中华文明的换羽新生、
社会主义文明的创新发展、西方现代文明的突破超越,并以此促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丰
富发展。
(二)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动力牵引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目标牵引。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
曾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就曾描述过中华文明曾经的
辉煌:“在中古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的更先进和更优越。” 但
〔 10〕
在西方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背景下,在 “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中,由于西方列
强的殖民侵略和中国封建王朝的腐败朽烂,中国出现 “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面临 “数千
年未有之强敌”,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 “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
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便深深镌刻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伟大复
〔 11〕
兴说到底是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但文明的复兴 “不是要回到过去,而是要创造新的文明
形态,以新的文明形态引领人类文明发展” 。因此,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
〔 12〕
化道路的根本目标。正是在这一目标的牵引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才能激发出强烈的文明
自觉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积极、持续探索社会主义文明,以期通过人类文明
新形态为民族复兴全方位注入生机活力,并彰显中华民族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伟大贡献。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拓创新的内在动力。迄今为止,虽然我们已经
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但人类文明新形态并非完成时,而
是正在进行时,还需予以不断丰富发展,使其更加成熟完善,这就推动着中国式现代化道
路与时俱进、继续拓展。一方面,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身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
展不平衡是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不同的文明之间,
有的发展较快、有的发展较慢,有的水平较高、有的水平较低。发展不充分是指各文明自
身发展水平和质量还不够高,仍需继续提升。就物质文明而言,虽然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取
得巨大成就,实现了经济发展由 “有没有”向 “好不好”的转变,但我国仍正处于并将
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
强” 等问题仍然突出。另一方面,新的时代境遇使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
〔 13〕
多变。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这使得人类文明
新形态的发展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更多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由此可见,人类文
明新形态的建构正在进行中,且还有很多 “硬骨头”要啃,这就对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
依托和载体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其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不
断发展完善,着力解决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相融相通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
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造出来的,因此两
者在奋斗目标、领导主体和实践路径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是内在融通、有机统一的。
(一)两者均聚焦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梦想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近代以
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而要实现这一伟大梦
7 ·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