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 - 《党政研究》2022年第1期
P. 67
对作为分析工具的理论内核进行丰富和发展的成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具体内容上的结构特征
直观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特征,也体现了其思想生成的理论逻辑。具体内容上
的这种逻辑结构提出了学习领会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大要求和
三重任务:一是明晰理论内涵,弄明白内含在思想内容中的马克思主义具体理论;二是明
晰现实指向,弄明白该思想是为解决什么样的现实问题而提出的,勿将思想内容作为到处
乱贴的理论标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经济新常态的判断之后,漫天飞的 “新常态”就是
乱贴理论标签的行为;三是明晰创新表现,弄明白该思想从哪些维度、哪些方面,对作为
解剖现实问题工具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了怎样的丰富和发展。
(二)在立场和价值追求中体现的理论逻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内含在他的立场和价值追求中。坚持
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始终不渝地践行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是避免社会分裂、成就中国
奇迹的重要原因。当前,一些实行多党制的西方国家陷入社会分裂的泥潭,一个不可忽视
的原因就在于政党缺乏一以惯之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追求,不同政党在谋求选票的过程中又
走上利用社会分裂,甚至是恶意制造社会分裂的不归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是实现人
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解放中的 “人”,包括现实的个体人、若干个体人依据某种联系而
形成的群体人、整个人类等三重内涵的完整意义上的人。共产主义运动,就是实现人的自
由全面发展,人的解放是受现实制约的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总结提炼社会实践
经验中得以丰富和发展。个性张扬本是人自由发展的题中之意,具有个性的人组成的社会
总存在分化的可能性,社会分化的过程也是群体人的解构和重构的过程。由此可见,推动
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必须要正视社会阶层分化、防止阶层固化。中国共产党以 “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立党宗旨,坚持 “始终代表最广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力
推进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在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价值追
求,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避免阶层固化和社会分裂。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现实化和具体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
出,“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认识和实践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不断发展
而不断深化的”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人民群众内部构成存在变
〔 20〕
化,其根本利益的现实表现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党要代表、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就必须深刻认识并妥善应对这种变化和差异。早在新世纪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
治理中就强调,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要突出把握好两个
关键环节:一是要协调和处理好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各自的内部关系,统筹兼
顾不同层次、不同阶层、不同社会团体、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不同个人的利
益以及近期与长远、全局与局部的利益,使之协调一致,得到充分实现和发展;二是协调
和处理好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彼此之间的关系,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防止出
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并建立一套科学的运行、调节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的 ‘三大利益’
关系协调一致,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最大化实现和最优化发展” 。在治理实践中
〔 21〕
形成的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践行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必须正视并顺应社会分化的现实的
理念和实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得到充分体现。
坚持人民立场必须高度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主体地位。人总是在能动的社会实践
中发现并满足需求、张扬个性、彰显能力,不断提高自由全面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坚持以
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既要把人民利益作为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又要领导人民
群众在能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坚持人民立场不是脱离人民群众的实践参与
5 ·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