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社会》2014年第5期
P. 23
社会· 2014 · 5
缠在一起。
当时窑头地区设置有两个乡:窑头乡和剡溪乡。窑头场镇是赣江
东岸的重要圩镇,为鄢氏宗族所占据。但场镇周边大多非鄢姓村,因
此,鄢氏宗族占地较窄(江西省万安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 1987 : 37-
39 )。民国以来,天主教在万安赣江两岸有了较快发展。鄢氏宗族便想
借建教堂之机在窑头强占民田,遭到了其他宗族的强烈反对,而鄢氏宗
族常常借机对其他宗族的民众进行压迫(郭敬华, 2001 : 23 、 25 ;张世熙,
1988犫 : 63 ;万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1996 : 853 )。剡溪位于贯通窑头
地区的通津河岸边,是匡氏宗族的聚居地,历代仕宦力量较强,当时以
剡溪第三启明小学为政治活动的据点(江西省万安县地名委员会办公
室, 1987 : 46-47 ;郭敬华, 2001 : 26 )。而以窑头第一启明小学为据点,
兴起了三个与鄢氏、匡氏对抗的宗族。
第一个是窑头乡中塘村张氏宗族。这个村出了许多著名的革命
者,包括张世熙、张一道、张世纲、张世瞻以及窑头区农协主席张世哲。
参加革命的张氏宗族当然并不限于中塘村,而是遍及全乡(江西省万安
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 1987 : 38-39 、 44 ;刘明生, 2010 : 222-223 ;彭令,
1988 : 107 ;万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1996 : 47 )。第二个是广布于万安
北部和东部的萧氏宗族。我们前面提到的国民党元老萧炳章是剡溪乡
楼下村人,他思想左倾,在当地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在窑头地区和紧邻
的石塘乡先后创办了三所小学,即窑头第一启明小学、焦源第二启明小
学、剡溪第三启明小学。尽管剡溪第三启明小学后来成了反动势力的
据点,但窑头第一启明小学和焦源第二启明小学都是革命据点(江西省
万安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 1987 : 47 ;童扬藩, 1986 : 65 ;万安县地方志编
纂委员会, 1996 : 68 )。受其影响,萧氏宗族也多有参加农会。第三个是
窑头乡和剡溪乡八斗村的刘氏宗族。后来担任窑头区委书记的刘藜和
万安农民自卫军军事教官的刘冠三就是其中的著名代表(江西省万安
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 1987 : 42-43 ;刘明生, 2010 : 218-219 )。
尽管窑头农运的发展并不完全是严格按照宗族冲突来划线的,但
至少在农运最初的动员中,宗族冲突是极其重要的因素。这一点也为
研究赣东北 和 赣 南 农 民 暴 动 的 学 者 所 佐 证 (陈 德 军, 2004 : 80-87 ;
许金华, 2013 : 307-312 )。
· 1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