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4 - 《精细化工》2020年第9期
P. 224

·1938·                            精细化工   FINE CHEMICALS                                 第 37 卷

            点温度从 50.17  ℃降低到 48.94  ℃,降幅分别达到                   与蜡晶充分接触来增强菌体对蜡晶的降解。结果表
            0.32 和 1.23  ℃。这是由于菌株 F-1 黏附在含蜡原油                  明,经过菌株处理的油样可以有效改善蜡晶形态结
            上进行生长代谢,摄取原油中的长链烷烃为碳源,                             构,从根本上扭转蜡晶易聚结的趋势,避免蜡晶形成
            使长链烃碳键断裂代谢为短链烃类,原油中长链烃                             三维网状结构,减少蜡质析出,起到清防蜡的作用。
                             [6]
            减少而短链烃增加 ;另一方面,该菌产生的表面                             2.3.4   原油流变性变化
            活性剂能够提高菌体对原油的黏附性,二者充分接                                 实验组和对照组原油流变性黏温曲线如图 8 所
            触有利于菌体摄取原油中的烃类,提高石蜡的生物                             示。从图 8 可以看出,32~47  ℃含蜡原油非牛顿流
            利用度,促进蜡质被降解            [12] ,使蜡含量降低。原油             体段黏度由对照组的 40.78~1.43 Pa·s 降低到实验组
            组分中蜡含量降低,进而表现为析蜡点和析蜡峰温                             的 32.21~1.12 Pa·s,通过公式(6)计算降黏率稳定
            的降低,结果表明,菌株 F-1 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石蜡                         在 21%以上;温度大于 47  ℃,降黏率显著降低,黏
            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蜡含量,有利于管道输送。                             度变化甚微。可见,该菌能够有效提高原油的低温
                                                               流动性能,降低原油黏度。这是由于菌株以原油为碳
                     表 3   实验组和对照组油样物性参数                       源进行新陈代谢,通过生物活动和烃降解酶使长链
            Table 3    Physical parameters of oil samples of experimental   烷烃碳键断裂,将其降解为短链烷烃,使原油重组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7]
                                                               分减少轻组分增加 。蜡含量降低可以减少低温时
               油样       蜡含量%        析蜡峰温/℃       析蜡点/℃
                                                               蜡质析出,所以低温时黏度降低幅度大。ETOUMI                   [35]
              对照组         15.2        24.11        50.17
                                                               发现一株 Actinomyces PRCW E1,能够对含蜡原油
              实验组          9.1        23.79        48.94
                                                               中的重质组分进行有效降解,改善原油物理性质,
            2.3.3   原油蜡晶结构变化                                   提高原油流动性;另一方面,该菌产生的生物表面
                 改变蜡晶形态和结构对原油流变性起着关键性                          活性剂能够提高菌体对原油的黏附,促进长链烷烃
            作用  [33] ,油流动过程中蜡晶相互碰撞,通过弱作用                       被微生物摄取      [11] ,削弱原油中蜡晶强度,不易形成
            力相互黏结,蜡晶不断生长最终形成质地坚硬的蜡                             三维网状结构,减少低温蜡质析出。而高温对原油
            晶聚结体     [34] ,会导致蜡质析出,影响流动性。实验                    黏度影响较大,所以温度大于 47  ℃时,原油黏度
            油样和对照油样的蜡晶结构如图 7 所示。                               几乎没有变化。















               图 7   经菌株处理前(a)后(b)的原油蜡晶图像
            Fig. 7    Images of  wax crystal of crude oil before(a) and
                   after (b) bacterial strain treatment                  图 8   原油处理前后的黏温曲线
                                                               Fig. 8    Viscous temperature curves of crude oil before and
                 从图 7 可以看出,该菌显著改变了蜡晶形态,                              after treatment
            对照组中的蜡晶表现为大而积聚且分布较为密集,
                                                               3   结论
            而经过菌株 F-1 处理的油样中的蜡晶表现出小而分
            散的特点,蜡晶的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这是由于,                                (1)从大庆油田石油污染淤泥中分离纯化得到
            该菌株黏附在含蜡原油的蜡晶上进行生长代谢,使                             一株产表面活性剂的烃降解菌 F-1,经 16S rDNA 鉴
            长链烃类碳键断裂成为短链烃,长链烃的减少使蜡                             定为中间苍白杆菌,细胞疏水性达 28.1%,最佳生
            晶结构发生变化,削弱了蜡晶的强度;另一方面,                             长温度为 38  ℃,最佳生长 pH 为 7。
            菌体产生的表面活性剂易于附着在微小蜡晶上,改                                (2)菌株 F-1 对含蜡原油具有除蜡降黏作用。
            变蜡晶之间的界面性质,能够防止蜡晶之间聚集、                             与含蜡原油作用 7 d,生物降解率为 29.6%,将含蜡
            析出  [13] 。此外,生物表面活性剂能增加蜡质在原油                       量为 15.2%的高含蜡原油处理为含蜡量 9.1%的含蜡
            中的溶解度,促进菌体对蜡晶的依附,通过使菌体                             原油,除蜡率可达 40.1%,析蜡点降低 1.23  ℃,析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