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党政研究》2023年第6期
P. 27
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六)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腐败与权力相伴而生。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到一定程度,国家出现,国家政治权力随之
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与之相对应的是民众的权利。政治的过程,既要维护国家政治权力,
又要保护民众的权利,实现政治权力与民众权利的平衡。约束权力运行及权力行使者行
为、保护民众权利,这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标志。权力是一把 “双刃剑”,依法依规行使可
以造福人民,违法违规行使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权力本身具有自我膨胀和扩张的属性,
掌控权力的人具有自我扩权和增加行政相对人义务的动机与冲动。无论谁掌握权力,在权
力行使过程中,任何制度漏洞都可能成为损害、侵害甚至大肆攫取人民利益的机会,成为
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因此,必须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
监督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
腐的保障机制,建设廉洁政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反腐败不封顶、不设限,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
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坚决查
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坚决防止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的代言
人、代理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反腐败斗争是攻坚战持久战。腐
败和反腐败较量还在激烈进行,并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防范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
成伙作势、“围猎”腐蚀还任重道远,有效应对腐败手段隐形变异、翻新升级还任重道
远,彻底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实现海晏河清还任重道远,清理系统性腐败、化解风险隐患
还任重道远。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永远吹响冲锋号,牢记反腐败永远在路上。
(七)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监督是国家治理的内在要素,完善党的国家监督体系在管党治
党、治国理政中居于重要地位。要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
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新修订的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推动建立健全党中
央统一领导,党委 (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
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坚持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
合,各级党委支持和保证同级人大、政府、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等对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
依法进行监督,人民政协依章程进行民主监督,审计机关依法进行审计监督。有关国家机
关发现党的领导干部违反党规党纪、需要党组织处理的,要及时向有关党组织报告。审计
机关发现党的领导干部涉嫌违纪的问题线索,要向同级党组织报告,必要时向上级党组织
报告,并按照规定将问题线索移送相关纪律检查机关处理。
在新时代,我们党不断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
用,制定中央巡视工作规划,贯彻巡视工作方针,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化政治巡视,统筹
安排常规巡视,深化专项巡视,强化机动式巡视,综合运用巡视成果,狠抓整改落实,提
升全覆盖质量。深入开展巡察工作,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
党组织要把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切实落实好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
“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增强对 “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实效;抓住领
导干部这个 “关键少数”,把严的要求贯彻到党规制定、党纪教育、执纪监督全过程,既
让铁纪 “长牙”、发威,又让干部醒悟、知止,把权力管住、用好。
领导干部要习惯在监督下工作。干部履职用权,要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监督。各级党组
织和党员、干部的表现都要交给群众评判。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有意见,应该欢迎
5 ·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