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党政研究》2022年第3期
P. 28
“国之大计”“国之大本”和 “国之大礼”等治国理政理念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对中国共
产党重视国家发展大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基于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近期主要目标
和未来远景目标的现实需要,考察和梳理 “国之大者”的提出过程和基本理路,对于把
握其使用语境和丰富内涵十分必要。
(一)习近平关于 “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形成背景
习近平关于 “国之大者”重要论述源于对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理念的传承和弘扬。在
新的征程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对推进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新要求。“国之大者”正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
的 “国之大事”“国之大计”和 “国之大本”等治国理政理念的基础上提出的,体现着对
关乎国家前途命运重大问题的深入思考,旨在能够从复杂的治国理政中分清主次,辨别缓
急。古代最早阐述 “国之大者”是指祭祀和军事,《左转·成功三十年》:“国之大事,在
祀与戎”。此后,随着社会发展,“国之大者”的内涵也日益丰富。关于礼教是国之大礼
的思想,《管子·匡君中匡》:“薄税敛,轻刑罚,此为国之大礼也”;关于人才选用是国
之大柄的思想,《旧唐书》:“凡国之大柄,莫先择士”;关于农业发展是国之大务的思想,
《晋书》:“农殖者,为政之本,有国之大务也”;关于法律法规是立国之本的思想,《三朝
北盟会编》:“法令者,立国之大本,人主之至权”;关于民生是国之大计的思想,《三朝
北盟会编》:“保国之大计,在结民心。”从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中可以看出 “国之大
者”的内涵也在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而不断丰富发展,这为习近平关于 “国之大者”重要
论述的形成提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习近平关于 “国之大者”重要论述源于对我们党重视国家大事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善于从复杂环境中看大事、想大事、议大事、抓大
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减租和
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强调:“须知我国是
〔 1〕
一个有六亿五千万人口的大国,吃饭是第一件大事” ,并在此基础上把建立完整的工业
〔 2〕
体系和强大国防力量、开好县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以及解决南北通航等问题作为国家大事
来抓。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要求财政部门和工业部门要有谋大事的意识,并且围绕维
护世界和平、祖国统一和现代化建设问题谋划了 20 世纪 80 年代要做的三件大事。江泽民
则要求把搞好社会治安、治理江河流域、培养使用好人才等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
大事来看待和落实。进入新世纪,胡锦涛对事关国家命运的大事作出全面阐释。例如,发
展方式问题要 “多想科学发展大事,多谋科学发展大计” ;文化建设方面要 “加强思想
〔 3〕
政治工作……尤其要抓好青少年教育工作。这是一件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 ;
〔 4〕
民生建设方面,“妇女儿童身心健康是关系民族兴衰的大事” 。习近平关于 “国之大者”
〔 5〕
重要论述正是在继承我们党百年奋斗征程中着眼大事谋发展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习近平关于 “国之大者”重要论述是实现新发展阶段主要任务和远景目标的现实需
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这个趋势可能会延续下去。就
国内而言,新的征程上我们肩负着基本实现现代化和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
史使命,面临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水平市场体系取得新成效,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进
步,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迈出新步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等重大任务。但同
时,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几个省份呈零星多发态势,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其他
方面的建设也面临诸多未知因素的影响。习近平关于 “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正是基于
6 ·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