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党政研究》2022年第3期
P. 22

人民主体地位”,“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等等。而且,习近平特别强调,坚持人民主
                                                           〔 11〕
             体地位的重点是要体现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主体地位。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人民是实现时
             代变革、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执政党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高度重视、真诚依
             靠人民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这是这一思想对中华传统文化里民本思想的承接和升华。
                  中华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明德思想,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依据。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明德天下、严于律己等。明德天下,体现为强国富民、体察民意、开化
             创新、崇尚和合等思想。例如,《史记·管晏列传》强调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

             荣辱”,《荀子·君道》强调 “公道达而私门塞,公义明而私事息”等。中华传统文化尤
             其重视国家治理中的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对于法治,《管子·明法解》强调:“法者,天
             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在 《论语·为政》中,对于个人德行也提出了要求:“人而
             无信,不知其可也。”中华传统文化中对国家社会治理的道德和法治要求,为中华文明的延
             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对个人修为的规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广为提倡遵守的社
             会公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统的明德思想方面推陈出新,强调牢
             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思想
             道德建设、国民道德修养建设要坚持全面行动,从娃娃、从青年、从家庭家风抓起;培育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方面” 。
                                                                                                 〔 12〕
                  中华传统文化中独具东方特色的大同思想,成为共同体思想的重要源头。在中华传统
             文化里大同思想极为丰富,包括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天下为公、万物同体等。例如,
             《尚书·尧典》强调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礼记·礼运》强调 “大道之行也,天下
             为公”,这些思想体现出对天下公有的向往,以及对管理天下者应具有天下一家的宏阔视
             野的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吸纳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同思想,通
             过创造性转化,形成了先进的共同体思想,包括命运共同体、民族共同体、生命共同体
             等。关于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指出:“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
             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 13〕
             关于民族共同体,习近平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往一
             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局面。”
                                           〔 14〕
                  第二,融合和提升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形成的思维方式
             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如重视整体、关注历史、崇尚务实、善于辩证、长于变通
             等,这些都体现为实践中的整体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变通思维等,这些思维特点
             经过长期内化和不断积淀,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中华民族的行为理念
             并成为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区别的鲜明标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高度重视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相
             结合。一方面,用中华传统思维提升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的实效,形成了兼具时代性与科学
             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创新思维方式;另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弥补中华传统思维
             方式的缺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维来融合创新我国传统思维,形成了对传统思维方
             式继承基础上的时代性提升。限于篇幅,本文仅从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整体思维提供了全面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北宋张载提出 “天人合一”思想,明朝
             王守仁提出 “全其万物一体之仁”主张。这种注重整体和全面的思维方式既有对万物一体
             思想的重视,也包括对事物关系与运动方式的关注。作为我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典型代表,
             整体思维强调万物共存于一个连续的整体系统中,重点关注系统的内部构成及其联系方
                  0 ·  ·
                 2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