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党政研究》2022年第3期
P. 21
的演讲中,习近平明确指出,面对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要跟随时代步伐,不能
身体已经进入 21 世纪,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
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各国
〔 8〕
需要在继承人类已有国际关系中公认的原则和精神基础上,积极倡导和践行相互尊重原
则,共同追求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的公平正义,同舟共济、携手合作、互利共赢。
这些思想是习近平带领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科学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洞
察和把握 21 世纪世界发展大势,提出的一系列关乎世界格局演变和人类前途命运的新理
念、新思想和新战略,为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解决全球性问题、促进世界和平
发展、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
量。这些思想中的睿智思考和见解策略,凸显了中国特有的大国担当和中华民族的文明风
范,为处于十字路口的世界航船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新时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去认识当代中国问题
和当今世界问题,去把握当代中国前途命运和当今世界前途命运,是这一思想作为当代中
国马克思主义和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之所在。也正因为如此,这一思想开辟
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发展的新境界。
二、实现了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创新,对中国精神的赓续升华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个创新判
断说明,这一思想深得中华文化滋养并展现了中华文化风采;同时,这一思想以其坚定的
理想信念赓续了伟大的中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一)深得中华文化滋养,展现中华文化风采
中华文化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限于篇
幅,本文集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例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华文
化的继承创新。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
是始终深深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也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
日俱新、与时俱进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不断积淀形成的
〔 9〕
相对稳定的文化系统,对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的形成和实践政策的制定具有深刻影响。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有丰富的中国
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也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人文
精神、道德规范所共同构成的思想资源,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思维方式为这一思想的形成
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滋养,同时,这一思想以自己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风采。
第一,传承和创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这些思想资源包括思想理念、人文精
神、道德规范等,具体体现在民本思想、明德思想和大同思想等方面。
中华传统文化中浓厚的民本思想,成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重要源泉。中华传统文化
强调爱民忧民、重民敬民、富民教民等民本思想。例如,《晋书·宣帝纪》强调 “天地之
大,黎元为本”,《尚书·五子之歌》强调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论语·学而》强
调:“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在批判继承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 “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
展思想”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
〔 10〕
9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