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5 - 《社会》2016年第5期
P. 245
社会· 2016 · 5
源在维持亲代代际影响中的作用较为微弱,而且相对的资源差或许更
加适用于研究夫妻之间的权力模式和家庭地位差异,却并不适用于研
究代际之间的权力模式和代际影响力。
再次,文化规范中的孝道观念对维护农民工的母亲的代际影响力
具有重要作用,在城镇化背景下文化规范论比资源论在维持亲代代际
影响上更具解释力。农民工的孝道观念越强,在重大事务决策上越有
可能咨询其母亲的建议。传统孝道文化在维持母亲代际影响中依旧发
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孝道观念的作用相对稳定。这再次验证了孝道文
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已经内化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自主意识(陈树德,
1990 ;张新梅, 1999 ),这种自主意识不仅能够保障家庭养老模式的延
续,同时还能保障城镇化背景下亲代的代际影响和家庭权威的维持。
此外,从前文的分析可知,无论使用何种回归方法,孝道观念对农民工
的母亲的家庭地位的作用始终显著并稳定,而且孝道观念的作用程度
始终大于资源因素。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犚狅犱犿犪狀 , 1972 ;赵瑞
芳等, 2007 ),即在发展中国家,文化规范论比资源论更具解释力,资源
论或许更适用于经济发达、平等意识更强的西方国家。
最后,基于血缘亲情产生的代际关系对农民工的母亲代际影响的
维持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其中一致性团结强于联系性团结。代际关
系的总体效应强于文化规范,更强于资源论。在情感依恋上,与母亲观
念越一致、情感越深厚的农民工在重大事务决策上就越有可能咨询其
母亲,观念的一致性可以为代际双方带来更有效率的沟通与交流,进而
有利于维护农民工的母亲的代际影响。在行为依恋上,高频率的联系
可以提高农民工在重大事务决策上咨询其母亲的可能性,或许是由于
高频次的联系可以带来更多的咨询机会,进而维持了母亲在子女重大
事物决策上的代际影响。正如以往研究所述,代际间的联系其实是为
了促进情感的亲密度( 犆犻犮犻狉犲犾犾犻 , 1983 ),进而为代际联系的作用强于代
际情感深度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此外,代际关系源于血缘关系,而
且这种关系从子代一出生就开始形成,并贯穿于其整个生命历程;相比
代际关系,虽然血缘亲情也是孝道产生的基础,但孝道观念的形成必然
晚于代际关系的形成,孝道观念主要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因此,代际
关系的作用强于孝道观念的作用也在情理之中。
总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的母亲依然具有重要的代际影响,而且
· 2 3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