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 - 《精细化工》2020年第6期
P. 62

·1128·                            精细化工   FINE CHEMICALS                                 第 37 卷

            时在染料结构中引入水溶性基团(如磺酸基、羧基、                            和丝绸的染色;在染料结构中引入活性基团(如二
            季铵盐等)得到具有水溶性的荧光染料,用于羊毛                             氯均三嗪和三聚氯氰等)可用于棉和羊毛的染色。


















                 2002 年,BOJINOV 等   [35] 以 1,8-萘二甲酸酐、4-        的绿黄色荧光,经测试发现,其色牢度得到明显提
            氨基-2,2ʹ,6,6ʹ-四甲基哌啶和烯丙胺为原料,在不同                      高且染后获得的荧光纤维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性。
            反应条件下合成了两种可聚合 1,8-萘酰亚胺类染料                          2017 年,BAO 等    [37] 以 4-溴-1,8-萘酐为原料,通过
            16、17(结构如下所示),并对聚酰胺和羊毛进行染                          在萘环 4 位上引入吡咯基团,得到了具有不饱和碳
            色,染后织物发出强烈的深黄色荧光。2015 年,                           碳双键强绿色荧光的 1,8-萘酰亚胺类分散染料 21
            SADEGHI 等    [36] 又合成了可聚合 1,8-萘酰亚胺类染               (结构如下所示)。通过共聚反应将其接入丙烯腈
            料 18(结构如下所示),并对聚酰胺织物进行染色,                          分子骨架中,采用静电纺丝法成功制备了荧光聚丙
            染样呈强烈的黄绿色,色牢度良好。2016 年,                            烯腈纳米纤维膜,该方法突破了传统染色过程中使
            SADEGHI 等使用经两个带氨基树枝状大分子改性                          用阳离子染料获得荧光腈纶织物的局限,为后续开
            的染料 19 和 20(结构如下所示)对羊毛纤维进行                         发荧光织物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染色。染料的摩尔消光系数明显提高,纤维呈很强





































                 4 位氨基取代的 1,8-萘酰亚胺化合物经过重氮                      中间体。2006 年,KHOSRAVI 等        [38] 研究发现,利用
            偶合反应合成的产物是合成单偶氮分散染料的有效                             重氮组分中的 4-氨基-N-甲基(N-乙基、正丙基、正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